UTMB, 越野跑, 以及对我的影响 -#43

其实去年 UTMB 结束后我就写了半篇观后感,但一直迟迟未发,主要是如果要讲清楚什么是 UTMB 有太多细节要写了,而且我讲起这种热爱的东西真是滔滔不绝,太啰嗦了,导致篇幅巨长无比,于是这篇我尽量克制自己,从一个业余爱好者的角度,分享一下今年比赛的观后感,也谈谈越野跑对我的影响。

UTMB, 越野跑, 以及对我的影响 -#43
Photo by David Marcu / Unsplash

就在前两天,殿堂级越野跑比赛 UTMB 2023 正式结束,每年看完比赛直播都要缓两三天,我指的是情绪上。让我们先来看一段今年比赛的精彩集锦:

其实去年 UTMB 结束后我就写了半篇观后感,但一直迟迟未发,主要是如果要讲清楚什么是 UTMB 有太多细节要写了,而且我讲起这种热爱的东西真是滔滔不绝,太啰嗦了,导致篇幅巨长无比,于是这篇我尽量克制自己,从一个业余爱好者的角度,分享一下今年比赛的观后感,也谈谈越野跑对我的影响。

UTMB 全称 Ultra-Trail du Mont-Blanc,中文译作环勃朗峰超级越野耐力赛。通俗的说就是一堆人去阿尔卑斯山上进行跑步比赛,赛程全长 171 km(100 miles),总爬升高度(垂直海拔距离)约10000m。如果你经常跑步,应该能理解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距离和高度。整个赛程穿越三个国家:法国、意大利和瑞士,每一帧风景都能当壁纸。

UTMB 的观赏性

今年是 UTMB 20 周年,最开始 UTMB 只是跑者里的一个小众比赛,发展到今日已经变成世界系列赛,且每年的正赛分多个组别。我曾多次和朋友推荐这个比赛,但通常朋友都会反问:“一堆人,跑 170 多公里,有什么好看的”。我一般都会回答:

  • 首先,风景让人惊叹。8 月末的阿尔卑斯山晴空万里,但山尖上还有一些积雪,远眺非常壮观。每次赛事直播都有专业的摄影师团队跟拍,从 2021 年还改成了山地越野车跟拍,防抖做到极致。此外在精彩路段还有无人机多角度跟飞,因此在品味选手的策略和跑姿的同时还能欣赏风景。
  • 其次,UTMB 是一个需要策略的比赛。和 F1 比赛一样,超跑选手也是需要“进站补给”的。很好理解,一个人要连续不停的跑 20 个小时(其中第一夜通宵跑),不睡觉可以,但不吃饭不行。所以在每个补给站吃什么、停留多久、更换什么装备,都是需要提前规划的。精英跑者大多数都有专业团队进行计算和配比,普通参赛选手则可根据自己的条件制定出适合自己的策略。
  • 不确定性。这个和达喀尔拉力赛又有点像。因为赛程特别长,所以任何事都有可能发生。温度、湿度、风力、山顶是否下雨或下雪、路段、失温、崴脚、撞墙(Hitting the wall,耐力比赛通常会有选手突然失速)、血糖、血氧、抽筋、心率不齐等等任何因素都有可能导致退赛和战局的改变。UTMB 界有一句话叫“130km 之后,比赛才真正开始”。
  • 最后是跑者的状态。人在把体能发挥到极致之后,大多拼的是意志力,对于这些超跑选手,他们平时的训练量已经足以支撑他们跑完全程,但谁能在比赛中一直保持斗志、谁能面对各种不确定性还能保持冷静、谁能完美地执行策略、谁能在身体(通常是肠胃)不舒服的境况下还能咬牙完赛等等。

其实还有很多细节,比如全家都来参赛,太太在补给站关切的眼神,孩子在终点线和爸爸拥抱的画面,这些在 170 公里的鏖战之后都显得无比感动。每个完赛的人都是胜者,这也是我喜欢越野跑的原因

今年的 UTMB

不过嘴上虽然这么说,但实际上关注的仍然是排名前几的那些精英选手。今年很多大热门选手(男子组)在赛程前半段都是抱团前进,到了 80 km 之后,变成了美国人 Jim 和 Zach 领跑的较量,我基本上看完了全程,Jim 和 Zach 这两位都是我非常尊敬的选手,尤其是 Jim 我更加喜欢,今年赛前我就特别希望他能夺冠。Jim 为了 UTMB 可谓是十年磨一剑,去年比赛之前全家就都移居法国阿尔卑斯山脚下,就是为了能实地训练。今年他从突然落后到第三名并在出站时反超成第二的时候,还有从第二超越 Zach 并狠狠甩开的时候,我就知道他稳了。

也许到了 130km 之后就是心理战,往年 Jim 在后半程都会乏力,今年其实也是如此,明显感觉到他在赛程 120km 之后开始掉速,但在被 Germain(第三)超越之后,瞬间奋起直追,配速一下子就提起来了,也许是想到了自己的付出,也许是想到了征战十年未能夺冠的屈辱,总之,他在那一刻整个人仿佛包上了一团火,夺冠的欲望燃遍全身。因为时区的问题,看到这我就上床睡了,但辗转反侧脑子里一直想着 Jim,半醒半梦之间又过了几个小时,我索性又坐到了电视前,总算是没有错过他后续一系列的精彩表现,包括反超 Zach,补给站三冠王“庄主”Francois 给他作补给,以及最后的冲线,看完热泪盈眶,他终于做到了。后来第二名 Zach 冲线也是用他一以贯之的经典冲刺跑法,两位美国人在 UTMB 20 周年之际也是实现了美国人在这个比赛中零冠军的突破。

女子组,大姐大 Courtney 说要参赛的时候,基本上就已经冠军“内定”了,而中国选手向付召几乎是一路第二名,以为很稳,但临最后的 20km 被反超,得了第四名,也是中国目前最好的成绩了!

其他的精彩,我就不赘述了,我怕我太啰嗦。写到这忽然觉得这些蛮适合找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录一期播客的。

越野跑对我的影响

最大的影响,当然是找到了对象 :) ,不开玩笑,我曾不止一次地说过通过越野跑(长距离徒步也行)找对象是一个极佳的策略。其次是对一些人生的感悟,在我眼里,越野跑太像一场人生的缩影了,我在跑步的过程中,总是思考着各种各样的事。

man in white shirt and blue shorts running on brown ground between green grass during daytime
Photo by Brian Metzler / Unsplash

跑步即冥想

跑步是我以前最讨厌的运动,因为我觉得它特别单调,运动姿势重复,非常无聊。但后来自己真正开跑以后才发现它的魔力就在于这“重复”之中。因为动作重复,所以很容易进入一种冥想状态,尤其是长距离之后,你能感觉到自己的心跳,你能听到风声,你能感受自己每一块肌肉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觉察力仿佛更强了,你开始跳脱出自己开始思考一些东西,仿佛你在以第三方的视角在看自己跑步,可能你会因此纠正自己的跑姿、调整自己的节奏,但更多的是——思考那些平时没时间思考的东西

现在社会中,我们的时间被各种屏幕占据。跑步是一种极好的脱机“借口”,让自己不用再受网络的打扰,而专注地只做一件事情。而这件事情还只是重复一个动作,那很容易就进入冥想状态了。

也许任何一项运动,进行到后来都有这个效果。类似的还有洗碗、吸尘、收纳、独自开高速等等,这种简单重复最容易让大脑放空。

跑步酿鸡汤

越野跑的时候总是能想通很多人生哲理。听起来很像鸡汤,但只有实际经历了那种场景之后才能想通。比如:

  • 再走一公里。一般都是在精疲力竭、特别想放弃的时候,我就会对自己说这句话,只要再走一公里就好,不求多。每次都这么说,即使乳酸已经堆积的不成样子也能坚持下来,最后到达终点发现,原来我已经坚持了 20km。
  • 越是终点前,越觉得路远。也许是体力的问题,也许是心理作用,就连翻越途中的每座山都是,越是接近山顶,越觉得山顶离自己怎么还那么远。这也许就是常说的:最后的 10% 比之前的 90% 都难。
  • 看准再下脚。很多时候为了图快,或者开始飘了之后,就会忘记脚下崎岖不平的路,每一步踩不实就很容易崴脚。
  • 任何一次细节操作,都是决胜的关键。一个不经意的动作,比如摆臂,也许在 10km 的赛程里不算什么,但只要拉长到 170km,那很小的动作也会累积成一大块体力与时间的分配,都需要计算和锻炼。
  • 退赛的哲学。有时候觉得自己到了极限,想退赛,有时候又觉得自己的潜能还有 10% 没发挥出来,要咬牙坚持。有时候坚持的结果是受了很严重的伤,导致得休整至少三个月,有时候退赛的结果是虽然输掉一次比赛,但得以很快恢复进入下一场。退不退赛,其实是一种心理和生理上的平衡,有统计表明退赛最果断的一般都是精英选手,正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实力更了解,如果拿不到理想的成绩那没必要空耗体力。

太多太多了,很多我在当前人生阶段遇到的烦恼,总是在一次酣畅淋漓的奔跑后就消失了。甚至能产出一个行动计划,行之有效。之前有人找我聊天的时候,每每聊到越野跑,他们都说我两眼放光。

我真的是很克制写这篇,但又很随意,没什么章法。今年的 UTMB,我在 Twitter 上发了一堆感慨,其实我最想说的是:只要时间拉长,任何事的度量都会变。就像这比赛,当赛程拉长到 170km 的时候,落后 10km 可能就是半个多小时(对于精英选手);就像人生,当赛程拉长到一辈子的时候,短暂的失意两三年可能根本不算什么。

Subscribe to GeekPlux Letters

Don’t miss out on the latest issues. Sign up now to get access to the library of members-only issues.
jamie@example.com
Subscri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