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在网上制造 Slop #68
Slop 大行其道让“干货”和“湿货”都少了。掌握干货的人被 slop 劣币驱逐良币,而喜欢发湿货的人也因为内容不被算法青睐而被平台边缘化。
最近频繁看到一个名词 Slop,是一个新流行起来的名词,形容那些没有实际价值但不停被推送到眼前的网络垃圾内容。
Slop is the newly popular term for the garbage you see in tweets, LinkedIn posts, YouTube videos, and websites more broadly that is so superficial, mediocre, and banal that the only reason people could possibly create it is to drive some metric they’re optimizing for: likes, views, clicks, whatever. Making slop has only gotten easier with AI, but it’s not an AI-specific thing.Make the Internet Fun Again
什么是 Slop
Slop 原意大概是污水,但前段时间开始用于形容 AI 制造的内容 - Slop is the new name for unwanted AI-generated content,现在逐渐被扩展成广义上的网络“垃圾”内容。用垃圾(Shit)来形容实在是不够优雅,所以大佬们现在都用 Slop 来代替。
Slop 内容大概有三个特点:
- 无太多价值。这个价值不是说没有信息量,而是说没有深度,没有新意,没有思考。大部分 GenAI 生成的内容读起来都有这种感觉,东拼西凑却浮于表面,当然 Slop 不止形容 AI 内容,很多时候人发表出来的内容也有这种感觉,譬如各种营销号
- 被动刷到。有的时候真的是避免不了,即使关注列表精挑细选,即使花了很多功夫训练自己的推荐算法,但仍有时候被推送到这种内容
- 优化过度。Slop 最重要的特质是它经过了深度优化,为了各种传播性指标譬如点击率、阅读量、转发量等等优化过度。这种优化过的感觉,是读起来立马就能感受到的,比如常见的标题“深度好文”、“不可以错过的十个特性”、“做到这十件事就可以”等等。
Slop itself isn’t new, though. Slop is just mediocrity in pursuit of metrics.
简而言之,为了流量而迎合算法所产生的内容就是 slop。你很难说他没什么信息量,且都是固定的形式,很无聊。现在网络上几乎充斥着这样的内容,其实我在往期内容里也多次提到现在内容平台的发展会:
“只剩下被无效信息圈养的人类,和制造无效信息的机器”
延伸阅读: ‘Slop’ and ‘Content’
内容的主动消费与被动消费
大部分人是内容消费者,少部分人是内容创作者。从这个角度看,我个人认为现在的内容消费可以分成主动和被动两种:
- 被动消费是指算法推过来,或者我们无意识浏览到的内容
- 主动消费是指主动搜索、主动订阅或者出于某种目的去获取的内容
被动消费的时候看到 Slop,我还能接受,大不了快速划过去就算了,而如果我主动消费的时候还是充满 slop,那就非常难受了。典型的表现就是现在 Google(或其他搜索引擎)搜出来的有效信息越来越少,排名靠前的内容都是广告或 slop,真正有价值的信息都快到第二页了。让人无语的是,有时候前面的那些 slop 明明只是引用了第二页的那些结果,却因为 SEO 做得好而排在了前面。
Not all promotional content is spam, and not all AI-generated content is slop. But if it’s mindlessly generated and thrust upon someone who didn’t ask for it, slop is the perfect term for it.
最令我难以接受的是,现在因为 AI 加成,很多 slop 生产者不止是生产无价值的信息,而且在生产明显错误的信息。我不讨厌营销也不讨厌 AI,但是接受不了用 AI 生成完全不靠谱的内容还言之凿凿的....这可能是因为 AI 的 hallucination,也可能是因为营销号的无脑。
干货与湿货
人以群分,营销号只会和营销号聚在一起,而真实的人会和真实的人相遇。物以稀为贵,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很多内容平台上“废话连篇”的人显得更受欢迎了。
当你发表的内容让你看起来更加有血有肉的时候,自然会吸引越来越多喜欢真实的人的关注。我觉得似乎人们对内容,或者说信息,的追求分成了三个阶段:看有趣的人 -> 看有效的信息 -> 看有趣的人。当信息越来越过载的时候,人们就会开始精简,开始追求一些“湿货”,让自己的时间线看起来不让人那么焦虑。
Slop 大行其道让“干货”和“湿货”都少了。掌握干货的人被 slop 劣币驱逐良币,而喜欢发湿货的人也因为内容不被算法青睐而被平台边缘化。这种情况下,平台上大部分可见的内容都是营销、相互转发式营销、广告与N手信息。优质内容只能是往更小众的圈子里去,这也符合互联网内容平台的发展规律,大多数平台都是小众 -> 出圈 -> 下沉 -> 烂尾,然后同一批人再去开拓新的小众平台。最近很多在 Twitter 上的人逐渐去 Telegram 上开 channel 也算一个标志吧。
我最近越来越喜欢三四个人的小群组,因为我发现这种小群是大家发言最多的。没有已读必回的负担,也没有发出去没回应的尴尬,还能分享一些不适合发到大的平台却自认为十分有趣的内容。
尾
作为一个小小的内容生产者,我会尽量避免发 slop,不可能对抗大势,但至少是不给 AI 提供 slop 型的养料,一点微小的贡献。
下期再见。